做品牌及形象設計的VTC校友盧永強(David Lo),他的工作履歷詳列曾合作的商號,非常有看頭,包括領導香港市場的地產商、公共事業、主題樂園,以至國際消費日用品品牌、澳門酒店業等都是重點客戶。他獲獎無數,如美國ONE Show金鉛筆獎、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 (DFAA) 及香港的設計師會雙年獎 (HKDA Awards) 等。輝煌成績背後,David笑言全因自己怕悶,時刻想打破既定框架,造就一趟實踐夢想之旅。
在設計界已屬大師級的盧永強,來自黃大仙屋邨,自小無心向學,「我覺得學校很悶,全部有既定模式。」轉校是家常便飯,但David有一個夢想:
「少時興趣是看漫畫和畫畫,對畫畫比讀書認真,會做筆記,更會臨摹別人的畫作,可以畫一整天。年紀很小就投稿,也成功獲刊登,也參加比賽,初中時開始想當漫畫家。」當年的他,畫畫是他唯一的「成就」。
盧永強讀到中四,已經轉了三間學校,屬於典型的邊緣青年,「當時我哥找我傾談,反正什麼也可嘗試,叫我不如試試考拔萃。」David稱,當下自己嚇了一跳,坦言自己成績一團糟。但畢業自拔萃男書院的哥哥,認為學校不一樣,可能適合不一樣的弟弟,盧永強於是鼓起勇氣去報名。
拔萃中學的副校長打開盧永強的成績表,面色一沉,問他為什麼「夠膽」來報讀,「我答他外面的學校很悶,沒有空間,不知為何要上學。他問我懂什麼,我說畫畫,還畫得不錯。」校長沉默了一會,再問了他很多問題,他坦誠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。
意外地,他獲取錄入讀中四。在新學校苦追成績是意料中事,但盧永強的確有空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,例如他曾在學校球場創作一幅巨畫。事後多年,盧永強問當年副校長為何取錄他,對方指拔萃讀書、運動優勝的學生多不勝數,唯缺畫畫的,學校給予空間,算是實驗性,看看這個學生如何發揮。
中五暑假,他有機會到國泰航空實習,始知設計師屬專業工作,跟美術相關,也講創意,「覺得很有型。」這為日後要走的路扎出方向。會考成績普通,美術卻拿了「A」的盧永強,成功入讀沙田工業學院 (香港專業教育學院 (沙田) 前身) 讀平面設計,他才發現天外有天,班中有三分一同學美術拿A,畫工了得更大有人在,著名插畫家李秋明也是同學之一;老師也是星光熠熠,包括故宮權威趙廣超等。
兩年制的文憑課程,學習平面設計的基本知識,開啟了盧永強成為設計師的大門。他記得有位楊老師,經常跟學生分享外國設計師的作品,教他設計Paul McCartney音樂會海報,利用現成圖像做「拼貼」(Collage):
「我當時質疑,為什麼要拿別人的東拼西湊,用自己的方法去做不成嗎?但那次跟老師的做法,發現出來的效果真棒。」對設計,他開始開竅了。
在沙田工業學院的青春記憶,還有一班同學只買一個兩餸套飯吃,「大家因為買畫具沒錢吃飯,買一個兩餸飯,有兩碟餸,利用學校飯堂『白飯任裝』,於是大家就有飯有餸吃飽。」每當通宵達旦趕功課後,翌日早上不修邊幅、「踢拖鞋」返學的一幕;那些年的點滴,今天成為同學定期聚會的話題。
畢業後一年,盧永強到美國讀藝術,在此之前先到一間設計公司工作,「做了約一年,開始覺得自己視野很窄,當時去了美國的哥哥,叫我過去讀書,我就過去了,想開眼界。」
1995年,盧永強於美國德州侯斯頓大學 (University of Houston) 取得藝術學士學位後返港,入職行內享負盛名的陳幼堅設計公司 (Alan Chan Design) 任職美術總監。
他說,在大學時學懂設計要講深度,即設計背後的理念;跟隨名師工作,讓他學懂設計要有高度,有視野。
年輕時一直怕悶的盧永強,當熟習工作上的一切,消失新鮮感就轉工。1999年他轉職到廣告公司Grey,並成立品牌設計部Wba,由於公司願意「放手」,讓盧永強自由發揮,一直怕被管束的他,如魚得水,在公司七年,做盡不少大品牌,瘋狂投入工作的他「有返工無放工」,而最瘋狂是一年奪了超過四十個獎項,令公司在行內排位急升至亞洲第五。
直至2006年,因為公司易手而離職,盧永強創立設計顧問公司LOMATTERS,並於多間院校任教,以及加入香港設計中心 (Hong Kong Design Centre),推廣設計創意和推動城巿發展。
對於不少年輕人想入行做設計,他有幾點提醒。第一,現在全港有18間設計院校,每年畢業人數高達幾千人,還未計留學回來的,在數據上,設計師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是求過於供。加上近年的經濟和疫情的影響,找一份好的工作,絕對是一項挑戰。「老生常談,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,在學校裡比別人花多一點心思、再加把勁,把 Project 做好,你不愁沒有好的工作。緊記一點,你設計的不是滿足老師的功課,而是你的創意作品。」
另一方面,因為設計軟件的普及,基本上什麼人都可以用軟件或手機App做一些簡單的設計,所以設計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尤其重要;現代設計,已經不是以往的簡單的項目服務(Project-based service),反而是更深入、更廣泛,並更具策略性的設計思維,「設計的世界很大,設計以外的世界更大,多吸收設計以外的知識和經常保持進步的心態,對創作肯定有更大的幫助。」
盧永強直言,在行內超過20年,在八年前開始轉型做顧問,以他的人脈和經驗,提供設計相關的服務和搭檔不同的設計人材,而且,「我不單是做設計,還做巿場策略(Strategic Marketing)。」
他又指如果設計師只有一項技能,例如過去有些設計師只做公司年報,現在實在難以滿足客戶需求,「現在一間廣告公司,如果仍然停留在十多年前的模式,只拍廣告片,那麼很難生存,因為現在有不同廣告片形式,除了電視,還有社交媒體等新興平台。」
因此,想入行的年輕人,要為多元發展做準備,「不要因為讀了設計,而限制自己只做設計,你也可做營銷(Marketing)的工作,但正因為你學過設計,會推動你在營銷的工作創新,採取更多元化的策略推廣產品。」